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导读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6月9-10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全国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200余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外国语文研究》联合举办。

开幕式于9日上午8:10在雄楚国际大酒店举行。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院长罗良功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夏立新教授致欢迎辞。夏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我校在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传统,对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史而言,本次“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全国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次会议及时地回应了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学科方向调整,必将推动新形势下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

在大会致辞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分别从外语学科方向新变化、外语学科内涵建设新思路、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新语境三个方面呼吁学界同仁合力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6月9日上午的第一场大会发言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教授和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主持,共有三位发言人作主旨报告。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以《比较文学在中国:历史的回顾及当代发展方向》为题,回顾了中国比较文学先后经历的作为研究方法的前历史、非学科的边缘化、学科化和全面复兴三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许钧教授在题为《新时期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意义与路径》的报告中,认为在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有必要清醒独立地思考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内涵的界定、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吴晓都老师发言的题目为《本位、外位与外国文学研究——关于当代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午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主持,共有五位发言人作主旨报告。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以《中国学术走出去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话语建构》为题,回顾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在国内外学界产生的学术影响、注重学术创新等方面,阐明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构建理论话语,加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从而成为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一个范例。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在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深入发展的三个问题》的报告中,以文学伦理学批评“走出去”为例,就中国学术话语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思考。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发言的题目为《走向融合与融通——“跨文化比较”视野与外国文学研究创新》,对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二级学科的设置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能为世界文学研究提供中国视野与中国声音,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能为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与建设提供借鉴。《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以《陈思和“世界性因素”论述的世界性意义》为题,以陈思和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史中的个案,指出陈思和研究思想中提出的“世界性因素”是将中国比较文学置于世界比较文学更大框架之中进行文学研究的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教授在题为《中国学派:从单向阐发、文化对话到海纳片面之百川》的报告中,简明概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从早期阶段运用西方理论方法阐释中国文学作品的单向阐发层次,发展到东西方文化互为主体的双向阐发的文化对话层次的研究方法。

6月9日下午,大会进入分组讨论阶段。此次大会共安排有18个小组,分为三个不同的场次,围绕中国文学和文化在海外的翻译、接受和传播、比较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建构、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界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经典作家作品的重新解读和流散文学等重要话题,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在分组讨论中畅所欲言,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了充分交流。小组发言气氛紧张而热烈,各位研究者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得到了充分展示;讨论环节互动性强,友好但又不乏观点的交锋;发言结束后,结合各自的研究经验,各小组评议人还对小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精彩点评。

在6月9日上午大会发言和下午的分组研讨之后,大会在6月10日上午继续进行。第一场大会发言由清华大学生安峰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