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68年前,解放军部队扎根雪域高原的“老西藏精神”并未因时代而褪色。
山东省对口援建5个区县中,在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昂仁,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迎难而上,以薪火相传的老西藏精神为力量,“快乐援藏、激情援藏”,创造出了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昂仁速度”。
“昂仁速度”之所以成为山东援藏项目建设的样本,不仅在其快,还在其援藏工作对当地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革命性、颠覆性的提升。
和平的年代,所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总不免要被平淡细节打上折扣。在这座金措湖畔的美丽之城,淄博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昂仁县委常务副书记何恒斌和他亲如兄弟的八位战友塑造了一座“精神高地”的丰碑。
▲由淄博市援建的迥巴藏戏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改变了昂仁没有正式礼堂的历史,为藏戏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昂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建伟/图
寻找唐东杰布:600年迥巴藏戏遇齐风
“山东有孔夫子、泰山和吕剧,昂仁有唐东杰布、达格架喷泉和迥巴藏戏。”一位藏族干部在山东培训期间曾如是说。
小时候老人们对我说
没有迥巴藏戏歌声的美妙
他的名字怎叫唐东杰布
寻梦俊美的阿吉拉姆
不能相忘美丽故乡的传奇
走219国道,顺着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一直往上,便是“铁桥活佛”和藏戏鼻祖唐东杰布的故乡昂仁。县城三面傍山,城南的金措湖湛蓝如海,被称为“高原上的海滨城市”,一世班禅就诞生在这里。
昂仁文化底蕴深厚,灿烂的藏族文明创造出了其“藏戏之乡”的文化名片。
相传十五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僧人唐东杰布,率众在江河天堑上架设铁索桥。为筹集资金、教化人心,将民间歌舞、神舞和传说故事融合创编,创建了第一个藏戏班。
随着发展,迥巴藏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但也仅限于附近民间演出,存在经费不足、收入微薄、后继乏人等诸多困扰。
如今,在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的努力下,这一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民族遗产正被构建出新的文化版图。
10年前,当49岁的朗杰次仁被评定为迥巴藏戏十代传承人,为他的藏戏队能去往拉萨演出而心生自豪时,也许没有想到——他们会一路高歌绝尘,来到万里之遥的齐鲁,来到水墨江南的乌镇,来到繁华的上海,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古老的藏戏文化。
记者一行来到昂仁的时候,朗杰次仁和他的唐东杰布艺术团正在奔赴筹备乌镇戏剧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
在迥巴藏戏的文化传播路径里,2017年11月的“高原梦齐鲁情”专场文艺晚会是淄博昂仁两地文化交流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鼓一钹的节奏附和中,来自高原的藏族演员们伴吟唱而舞,唱腔高亢粗犷,宗教祭祀与古老杂技糅合为一体的表演有着朝圣般的浑厚庄肃;观者犹如走进了藏民族历史长河的深处,沉醉于藏民族跨越高原山川险阻、创造美好生活的神话与现实。
淄博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领队、昂仁县委常务副书记何恒斌介绍,这是昂仁历史上第一次文艺团体赴内地演出,也是淄博援藏22年来第一个文化交流演出项目。
寻找唐东杰布,也是寻找古老的藏戏文化。而只要找到正确的入口,传统文化也可以被新的时代语境重新“赋能”。这也是淄博市文化援藏在加强民族融合交流、助推产业破局的发力点。
金措湖边的文化自信
9月26日,对昂仁迥巴藏戏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这天揭牌。
在何恒斌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这座总投资2055万元、占地6814平方米的藏式风格建筑,迎面而来就是“高大上”的惊艳感觉:保护中心内部功能完善、布局精细,藏戏历史文化展馆、演艺大厅、培训室、排练室、服装室、化妆室等一应俱全;在全县最宽敞的室内舞台,有着最先进灯光音响设备的声光影加持。
何恒斌兴致勃勃地介绍,这是昂仁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非遗大型实体演艺平台,作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龙头项目,与唐东杰布文化广场、唐东杰布纪事馆等一起组成昂仁县文化建筑产业园区。
这位援藏组领队对一屋一瓦都如数家珍、充满情感,事实上,这个项目也就像淄博援藏组的孩子,十月怀胎,方呱呱坠地。从2016年6月规划立项,项目组就到拉孜、日喀则等地的文化中心考察调研,并请来了淄博的规划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务求每一步都扎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