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0月30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新形势、新挑战、新发展”在沪上成功召开。
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文化”,是中华民族伦理中心核心理念的外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结构、人际网络的历史发展,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的一种形式。五缘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以来,在服务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本内容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推进五缘文化理论和学科的新发展,对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国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施忠连教授、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日根教授作会议致辞。
王有勇教授指出,由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社科院林其锬教授首创的五缘文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与五缘文化的研究相结合,对于推动文明交融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施忠连教授认为,五缘文化研究与中国学的结缘是天作之合,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中国话语和原汁原味的中国精神。
王日根教授表示,五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底色,而在当前的形势背景下,则构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教授主持了主旨发言。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社科院林其锬教授就“新时代、新阶段:‘五缘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作主旨演讲。
林其锬教授对32年来五缘文化概念从个人提出到群体研究的经历、成果和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回顾,展现了五缘文化从“经验的觉知”到 “概念的反思”,进而“理论建构”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林其锬提出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定义的“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再生产,人的自身生产、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五缘文化具有包容性、渗透性、融合性的边沿学科特点和学术性、应用性的双重品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文化与经济互动、古今互动、中外互动的综合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和应用领域,加强学理探讨,推进五缘文化理论和学科建设。
研讨会共分“五缘文化的新拓展”、“五缘文化的理论创新”、“五缘文化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五缘文化与社会治理”四个单元,进行研讨交流。
第一单元研讨“五缘文化的新拓展”,由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浦东太清宫主持丁常云道长主持。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施炎平就“五缘文化研究再拓展之我见”作主题发言,强调五缘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整合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系统和概念,对不同文明间的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教授就“五缘文化的理论拓展——以‘语缘'为例的分析”作主题发言,通过对语缘的实例研究,拓展缘文化的边界概念。
上海市侨联原副主席张癸以“五缘文化与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发言,指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交汇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五缘文化应当在理论和实践中融入现代社会。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副系主任刘宏松教授就“五缘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主题发言,提出缘组织、缘纽带的概念,指出缘纽带塑造共同体、缘组织推动制度化的作用。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蒋杰教授对这个单元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第二单元研讨“五缘文化的理论创新”,由福州闽江学院前副校长赵麟斌教授主持。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施忠连教授在发言中对五缘文化与人际关系作再思考,对“中国人重关系”说从哲学上加以深入的辨析,反对以刻板印象塑造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强调五缘文化重视人间真情、超越功利的人文价值。